• <track id="vx27b"><ruby id="vx27b"></ruby></track><pre id="vx27b"></pre>
  • <p id="vx27b"></p>

    當前位置:首頁>理財知識 > 詳情

    我國信托行業深度專題研究(附68家信托公司最全信息匯總)


    128.jpg

     

    信托公司雖然號稱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之一,但在我國金融業中地位曾經是那么不顯眼,當年信托規模超過保險業還引起市場一片驚呼。從發展過程來看,它曾經歷六次大整頓,現在可能正面臨第七次整頓,信托亂象伴隨著金融亂象,信托公司的發展歷程中也印著金融業的發展痕跡,繁華抑或是遺夢。

     

    一、信托的基本內涵及發展歷程

     

    (一)基本內涵

     

    信托行業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并稱為中國的四大金融行業,也是經營范圍最廣的一個領域,我們目前所熟知的受益權、收益權等等均來源于信托行業。信托最早起源于英國,但美國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家信托投資公司(最初由保險公司經營,農民放款信托投資公司,1822年)。發展模式上看,英美國家的信托主要以私人財產傳承和稅收規劃、公益信托、財富管理(包括私人銀行和家族信托等)、資產證券化(天然的SPV載體)等四個業務為主(即個人事務和證券投資信托)。日本的信托模式主要以資金信托為主,業務范圍上和銀行相互補充,經營長期融資業務。

     

    談到信托主要涉及三個概念,即信托、信托公司、信托業務。

     

    1、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簡而言之即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定義來源于《信托法》。

     

    2、信托公司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修訂稿)》設立的主要經營信托業務的金融機構。

     

    3、信托業務是指信托公司以營業和收取報酬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諾信托和處理信托事務的經營行為。定義來源于《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修訂稿)》。

     

    信托的投資起點均是100萬,但單筆委托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和合格的機構投資者數量則不受限制,其中我們常常聽到的信托受益權為等額份額的信托單位。

     

    (二)信托業的發展歷程:近40年經歷六次整頓

     

    1、我國信托業始于上海(1921年成立中國通商信托公司),在1949-1978年期間由于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而沒有發展信托業務。1979年國內恢復信托業務,同年10月我國第一家信托機構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之后信托公司紛紛設立,在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甚至有1000多家。不過在21世紀之前,由于我國一直沒有一部統一的信托法(2001年才發布),導致我國信托業的發展一直比較紊亂,2001年之前信托業經歷五次大整頓,2001-2007年是規范調整的階段,2007年之后銀信合作不斷深化讓信托業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2、我國的信托業在早期發展階段,定位較為不清晰,基本上是變相從事銀行信貸業務,罕有真正從事信托業務的信托公司?梢哉f進入21世紀以來,信托業的每一次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和銀行的合作,包括資本市場的配資、房地產與政信合作業務、理財合作業務、利用信托優勢幫助銀行規避監管等等,這期間,銀行與信托相互鼓勵與打氣,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在助力銀行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信托業的發展機遇,信托業規模也得以大幅增長,銀信合作成為金融業中最為耀眼的創新業務。2012年,券商、基金、保險等領域紛紛依照信托業的模式,放開監管,中國所謂的大資管元年正是從2012年開始,銀行與非銀機構的合作造就了近5年的影子銀行瘋狂發展。

     

    具體來看,2003年銀監會接手信托公司的監管權后,重塑監管架構。2007年銀監會發布新兩規(和《信托法》并稱為“一法兩規”),使信托公司的業務發展逐步邁入正軌,之后適逢2006-2007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2008-2009年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銀信合作得到空間發展,這期間由于銀行信貸規模受到管控、表外業務需求急速增長的情況下,配資業務(兩輪大牛市)、政信等基建業務和房地產業務(源于信貸規模管控等)、理財資金通過信托發放貸款等通道業務開始大幅發展。當然,業務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風險也隱患也明顯增加。2010年以來銀監會開始出臺相關政策進行約束,但信托公司天然的業務優勢總能為其打開新一輪的業務發展空間。當然這一銀監體系內部的合作模式使得證監會和保監會艷羨不已,2012年之后證監會體系下的機構也復制信托的業務模式得以快速發展,保監會也出臺相關政策放開保險資管業務。在2012-2017年的這五年時間,大資管業務為主的影子銀行業務催生了各種業務類型,也導致金融強監管和去杠桿進程在2017年正式開始。

     

    3、進入2017年以來,信托業正面臨日益嚴厲的監管,金融監管一統是大趨勢,回歸本源正成為各信托機構的努力方向。

     

    114.jpg

    129.jpg

    130.jpg

     

    二、信托公司的監管架構、業務范圍及規模演變

     

    (一)信托業的監管架構:一體三翼

     

    目前信托業的監管架構包括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中國信托業協會、中國信托登記公司和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

     

    1、2015年3月,中國銀監會內部監管架構變革,正式成立信托監督管理部(之前由非銀部管理),信托被獨立出來進行監管,第一任主帥為鄧智毅(據悉將出任東方資產總裁,湖北銀監局局長賴秀福將接棒)。

     

    2、中國信托業協會成立于2005年5月,是信托業的自律組織,于2015年推出《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簡稱“短劍”體系(CRIS)(包括資本實力指標、風險管理能力指標、增值能力指標和社會責任指標四個方面。該評級體系與銀監會的《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2014年8月修訂)》相互彌補。

     

    3、中國信托登記公司(簡稱中信登)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揭牌成立,其中中債登持股51%,中信信托、重慶信托、中融信托、建信信托、上海信托、民生信托、中航信托、平安信托等8家信托公司分別持股3.33%,中國信托業協會和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分別持股0.33%和2%。中信登的業務范圍包括:信托產品、受益權信息及其變動情況登記,信托受益權賬戶設立和管理,信托產品發行、交易、清算、結算、估值、信息披露、查詢、咨詢和培訓等服務以及部分監管職能。

     

    4、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于2014年12月12日成立,保障基金主要由信托業市場參與者共同籌集,用于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的行業互助資金。

     

    (二)信托業的業務范圍:幾乎無所不包

     

    信托業可能是業務范圍最廣的一類金融行業,幾乎無所不能,具體包括信托貸款、投行業務、證券業務、基金業務、租賃業務、保管業務等等。具體來看:

     

    1、包括資金信托、財產(權)信托、公益信托、慈善信托等四大信托業務,其中財產(權)信托又包括動產信托、不動產信托、有價證券信托及其它等。

     

    2、可以發起設立基金公司從事投資基金業務。

     

    3、可以從事重組、并購、項目融資、公司理財、財務顧問、證券承銷等投行業務。

     

    4、可以辦理居間、咨詢、資信調查、保管及保管箱、對外擔保、外匯信托業務。

     

    5、信托公司管理運用或處分信托財產時,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約定,采取投資、出售、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租賃、貸款等方式進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信托公司不得以賣出回購方式管理運用信托財產。

     

    6、可以根據市場需要,按照信托目的、信托財產的種類或者對信托財產管理方式的不同設置信托業務品種。

     

    但是對于信托公司的固有業務,則有一些限制,信托公司固有投資業務限定為金融類公司股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和自用固定資產投資。此外,《信托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信托公司不得開展除同業拆入業務以外的其他負債業務,且同業拆入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20%。且對外擔保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50%。

     

    三、信托業的規模演變:快速擴張的15年幾乎一路高歌

     

    信托行業的資產分為固有資產(表內)和信托資產(表外)兩類,這里面討論得主要是信托資產,而事實上從信托的法律屬性上來看,表外業務是信托行業的天然業務,反倒是表內業務顯得較為另類,這一點剛好和銀行業相反。

     

    (一)2002年底我國信托資產余額僅為7000億元,2012年大資管元年規模突破5萬億元(2008年金融危機時尚不足1.5萬億元),10年時間增長了6倍左右。

     

    (二)2012年之后,我國信托業開始快速發展,2017年底信托資產余額達到26.25萬億元,大資管的最初五年,信托資產實現超過5倍的增長,這兩次增長均利益于信托與銀行的深度合作。

     

    (三)在金融監管加強的2017年,信托業仍然一枝獨秀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其它通道(如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明顯壓縮的情況下,信托資產余額全年反而大幅增長了6萬億元,規模從20.22萬億元大幅增長至26.25萬億元。

     

    (四)進入2018年,監管重點由銀行轉移至信托,并且開始查缺補漏,信托業業務面臨萎縮,一季度規模下降0.64萬億元,這是15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上次為2015年3季度下降0.25萬億元),不得不引起警惕。

     

    (五)在2013年三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期間,信托資產增速保持長達三年的趨勢下降,這一時間主要是由于大資管時代,各類監管機構紛紛放松所轄行業(如證券、保險、基金等),使得競爭變得尤為激勵。

     

    可以看出,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信托資產的增長便相對比較穩定,這同樣是利益于銀信合作,2008年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以及信貸規模管控為銀信合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只賺取通道費的信托省時省力,在這期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115.jpg

     

    四、信托產品的結構演變:偏離主業越來越遠的水中映月

     

    銀監會在2016年曾試圖將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兩個角度混合,把信托分為八大類(債權信托、股權信托、標準化產品信托、同業信托、財產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公益信托和事務信托),但后來出于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分類方式是否有變化尚不確定,F在我們仍然從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兩個角度進行拆分研究。

     

    (一)信托資金來源結構:單一資金、集合資金和財產權信托的來來往往

     

    1、從資金來源看,信托可以分為資金信托和財產信托,而資金信托(就是把貨幣資金直接給信托公司)又可以根據委托人數量進一步劃分為單一資金信托(只有1個委托人)和集合資金信托(超過1個委托人)。其中,集合信托期限不得少于1年,且信息需要公開,風險相對較小。而財產信托是指將非貨幣形式的財產、財產權等委托給信托公司管理(包括房產、股權、債權、名畫、古董等等)。

     

    2、集合信托一般投資于監管部門批準發行或上市的金融品種,且委托人多為自然人、信托公司在資金運用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股權投資和證券投資的集合信托產品中經常借助于分級,是最正常的信托產品,就像是買一個理財產品。

     

    3、單一信托由于信息無須公開、私密性較好、資金運用和來源幾乎均較單一、委托人在資金運用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等特點,通道業務類較多。

     

    4、從構成來看,單一資金信托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其占比最高在2008年底曾達到83.27%,之后趨勢性下降到目前仍然高達45.54%。我們看到集合資金信托占比已升至近40%%,管理財產信托占比也已升至15%以上。

     

    5、本質上看,現在集合信托、財產權信托很多情況下也是為了規避監管,如地方政府如果需要融資,出于監管需要無法從銀行獲得,便會找到信托公司,發一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集資金。對于財產權信托同樣如此,即商業銀行將貸款類資產或其收益權直接轉讓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發行財產權計劃進行接盤等等。

     

    116.jpg

     

    二)信托資金運用結構:事務管理類信托一騎絕塵、投資類信托步履蹣跚

     

    從信托資金運用來看,可以分為三大類(即融資類、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

     

    1、融資類信托是指在信托資金與借款人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信托,即像貸款類資產一樣,有固定的收益來源、有明確的抵押擔保等,具體包括貸款類信托、債權投資信托、融資租賃信托等等。而與此相對應得是投資類信托,即在信托資金與借款人之間形成股權關系的信托,收益來源不固定,風險相對來說較小,具體包括證券投資信托、股權投資信托、權益投資信托等等。

     

    2、事務管理類信托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除融資類信托和投資類信托之外,既不負債募集資金、也不負責尋找資產,只是負責監管、結算、托管、清算、通道等事務性工作,這里面通道業務的性質更多一點,即為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類業務,沒起到什么作用,也是今年監管的重點督察對象。

     

    3、可以看出,從2012年開始,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便開始大幅攀升,從2012年的12%左右已經升至2017年底的59.62%,5年的時間提升了47個百分點以上。

     

    4、相較之下,融資類信托則從2008年60%以上大幅降至目前的15%附近,投資類信托則有起伏,目前也僅略超過20%。

     

    5、不過,今年一季度,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略有下降,已由59.62%降至59.12%,下降0.5個百分點,監管效應已經在發揮作用。

     

    117.jpg

     

    五、信托行業面臨的風險和一些常見業務

     

    監管部門在2017年重點整治了銀行業,今年的重點已經明確是信托業,去年再次瘋狂一年的信托業在今年一季度已現疲弱的跡象。這里主要考慮信托行業所開展的那些以規避監管為目的的業務。

     

    (一)信托行業面臨的三大風險

     

    從整個信托行業來看,主要面臨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交叉性風險三個方面,并且主要集中在融資類信托、證券投資信托等齋,這里面最大問題是規避監管要求的信托業務,面臨的潛在風險較高,直接表現為資金池業務、出表業務、規避投資業務等等。

     

    118.jpg

     

    二)信托公司的幾種典型風險業務

     

    1、通過TOT模式來做資金池

     

    一層信托有時沒辦法達到監管的要求(如期限完全匹配等),因此TOT(Trust of Trust)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即通過滾動發行的多期限開放式信托產品向投資者募集資金,通過第二層信托產品投資于非標資產,即母基金和子基金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規避監管、藏匿風險的目的,當然這種模式如果穿透的話仍然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流動性風險不能忽視。

     

    119.jpg

     

    2、通過北金所、銀登等交易平臺變相開展“非標轉標”類資金池業務

     

    這類模式是信托公司首先委托第三方去投資一個資管計劃(底層資產為非標等),再設立一個信托資金池,第三方將上述資管計劃受益權在交易平臺(如北金所、銀登等)掛牌,信托公司通過信托資金池去摘牌,以此達到規避投資的目的。從表面上看,信托資金池投資的是標準化份額資產,但究期本質還是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完成對接,一是沒有流動性,二是價值不公允,三是底層資產不清晰等等,也屬于資金池業務,存在流動性風險。

     

    120.jpg

     

    3、幫助銀行在體外設立資金池(即名義代銷)

     

    這種模式下,銀行代銷不同期次、滾動發行的信托產品,并負責這些信托產品的統一管理,信托公司在這里僅起到提供資金歸集和發放產品的作用,是一個事務管理型信托,但存在責任劃分不清的問題。

     

    121.jpg

     

    4、通過財產信托的形式幫助銀行信貸資產出表

     

    這里面其實蘊含著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商業銀行將不良資產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代持,并承諾到期回購,資產管理公司將代持的不良資產委托給成立的財產權信托,形成信托收益權,由商業銀行負責不良資產的處置清收工作等,并承諾回購信托收益權。其本質上是一種代持行為(即假出表、為了規避監管)。

     

    第二種模式是商業銀行直接將信貸資產(收益權)委托給財產權信托,并通過掛牌、證券化等形式由理財產品或第三方機構對接摘牌,達到非標轉標和信貸資產出表的目的。

     

    這兩種模式存在的統一問題是隱性擔保以及信托公司面臨合規風險。

     

    122.jpg

     

    5、以資金信托方式為銀行代持他行資產提供通道便利

     

    這種械下,由于商業銀行1受困于監管指標及合規等影響,無法做項目,便將該項目推薦給商業銀行2代持,通過資管產品和信托產品兩層來做,同時商業銀行1與信托公司成立了一個資金信托產品來對接,并對該項目提供保函和承諾回購信托受益權。表面上看是由商業銀行2來代持,但實際上是信托代持,信托公司同樣面臨風險。 

     

    123.jpg

     

    (一)68家信托公司基本情況匯總

     

    1、目前國內只有68家信托公司,這68家信托公司可以進一步劃分為16家央企控股,13家金融機構控股(包括金控集團、ABC和銀行),29家地方控股、10家民營企業控股?梢哉f,68家信托公司各有不同,主要因為其股東背景和作業風格不同。

     

    2、68家信托公司有11家位于北京、7家位于上海、4家位于杭州,其余如成都、合肥、南昌、南京、深圳、烏魯木齊、武漢、西安、鄭州、重慶等10個城市分別有2家信托公司。

     

    3、目前監管機構已經允許外資機構參股國內信托公司(可以突破20%的比例限制),現階段國內共有8家信托公司有外資背景,分別為紫金信托(三井住友信托銀行,19.99%)、國通信托(東亞銀行,19.99%)、中航信托(華僑銀行,19.99%)、中糧信托(蒙特利爾銀行,19.99%)、百瑞信托(摩根大通,19.99%)、北京國際信托(威益投資,15.30%)、興業國際銀行信托(澳大利亞國民銀行,8.42%)和新華信托(巴克萊銀行,5.57%)。

     

    4、目68家信托公司中有3家完成了正式上市進程(安信信托和陜國投信托于1994年在A股上市、山東信托于2017年在港股上市),一再被拖慢了發展進程,信托業在最早也一直被視為金融業的異類(有點像今天的P2P),雖然本不應該如此。同時,還有其它3家信托完成了曲線上市(通過借殼),如江蘇信托借殼ST舜船曲線上市(2016年12月1日)、昆侖信托借殼ST濟柴曲線上市(2016年12月15日)、五礦信托借殼ST金瑞曲線上市(2016年12月16日)。此外,由于信托業的經營范圍非常廣,某種程度上和證監會的管轄機構具有非常大的業務交叉性,因此上市并不容易,其理由便是主營業務不清晰,所以才有了上述3家信托公司的借殼上市。

     

    132.jpg

    124.jpg

    133.jpg

     

    (二)51家信托公司2018年以來的產品發行情況

     

    我們搜集了51家信托公司2018年以來發行的產品數據匯總如下,可以看出每家信托公司幾乎都有自己的特點,風格差異較大,有的信托公司執著于做通道,信托產品類型全部為其它類(事務管理型)。有的信托公司沉迷于融資類業務,貸款和債權類信托占比較高。也有的信托公司在股權類信托方面造詣較高,如華能信托等。整體上看,做主動管理類的信托公司仍然較小,這里面的中航信托、云南信托、四川信托、國投泰康信托、金谷信托、西藏信托發行了較多的證券投資類信托。

     

    125.jpg

    131.jpg

     

    七、一些思考

     

    (一)信托業一直被認為是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之一,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來看,基于信托架構的法律關系優勢,信托行業幾乎均擁有比較廣泛的牌照資格,這是其它四大行業所無法比擬的。

     

    (二)然而,這一優勢信托業并沒有好好利用,亂象一再叢生,2000年之前的五次整頓,2000年之后的兩次整頓(包括本次),金融亂象在信托行業中可謂是體現得最為明顯。

     

    (三)信托公司可以發起設立基金、做投行業務、做銀行業務等,然而由于通道的便利、賺錢的容易、風險較低等,信托公司沉迷于融資類業務和通道類業務,這雖然有中國經濟大環境的使然,但信托公司置自身主業于不顧,拿來主義的作風一次雙一次地將自己置身于危險的境地,從這個角度看,2000年以后和2000年以前似乎并沒有太大差異。

     

    (四)信托的主業應集中于做高端財富管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的風險隔離載體是天然的SPV,是最適合做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目前來看信托公司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似乎仍處于低級階段,它面臨諸多同業的競爭,如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等。

     

    (五)財產權信托目前在信托業中的發展仍然不夠,信托公司的財產信托似乎總是局限于貸款等債權類資產,這實際上是變相的銀行的業務,發展在房產、股權等為主的財產信托是當務之急。

     

    (六)我國的陽光私募最初就是基于信托,證券投資類信托目前在一些信托公司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而目前的68家信托公司相較于之前的數百家,具有更高的牌照資源價值,應好好發揮利用信托公司在股權類和權益類領域的先天優勢。

     

    (七)關于資管新規的影響,目前市場上的解讀仍然比較宏觀,嚴格來講,信托產品多以私募為主,其適用的內容仍然需要相關細則進一步明確,如果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來一一對應難免不合理,有失偏駁,包括通道業務、打破剛性兌付、禁止多層嵌套、禁止期限錯配等等。

    相關閱讀
    在售信托資管理財產品
    熱銷理財產品 更多>>
    信托產品預約流程
    人妻被按摩到潮喷中文字幕,快穿之后被各种被强H,国产精品白丝JK黑袜喷水视频,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 <track id="vx27b"><ruby id="vx27b"></ruby></track><pre id="vx27b"></pre>
  • <p id="vx27b"></p>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