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目前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未來十年,人無股權不富。從今天的市場來看,股權投資可以說是當前最賺錢,盈利最高的一種投資模式,挑選一個績優企業,更早參與投資,在種子萌芽階段就積極參與,待到種子變成參天大樹,登上人生巔峰將輕而易舉。
在很多高凈值家庭的資產配置中,私募股權投資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到底什么是私募股權投資?
私募股權,即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投資于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的一種投資方式 。
從投資方式角度看,私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私募基金之父
私募基金的首創者是美國投資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1894-1976)。1900年前后,美國開始出現一些專門為富有的個人管理財富的家庭辦公室,如Phippes、Rockefeller、Vanderbilt以及Whitneys這樣一些富有家族投資了許多商業企業,包括AT&T、Eastern Airlines公司,以及Mcdonald-Douglas等,這些家族由自我管理逐漸轉化為聘請外部專業人士負責選擇和管理投資。
1923年,9歲喪父、13歲母親投資股市破產的格雷厄姆放棄了工作9年已成為合伙人的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自立門戶,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規模50萬美元,炒作的第一家股票是杜邦。
★著名的量子基金
1949年,美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瓊斯組(Jones’ Group)以私募的方式成立,引領了對沖基金的私募風潮。富有盛名的量子基金是1960年代末由美國的索羅斯和羅杰斯私募成立的。
量子基金的初始資產只有400萬美元,基金設在紐約,但出資人皆為非美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可避開SEC的監管。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公司,來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學測不準定律。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
量子基金在俄羅斯金融風暴以及1997年做空港幣時遭遇挫折,對美國網絡股的投資更是讓其損失了近50億美元,元氣大傷。因此2004年4月28日,索羅斯不得不宣布關閉這一出盡風頭的對沖基金。
簡要描述
1.在資金募集上,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募集,它的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另外在投資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進行,絕少涉及公開市場的操作,一般無需披露交易細節。
2.多采取權益型投資方式,絕少涉及債權投資。PE投資機構也因此對被投資企業的決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決權。反映在投資工具上,多采用普通股或者可轉讓優先股,以及可轉債的工具形式。
3.一般投資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業,絕少投資已公開發行公司,不會涉及到要約收購義務。
4.比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形企業,這一點與VC有明顯區別。
5.投資期限較長,一般可達3至5年或更長,屬于中長期投資。
6.流動性差,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
7.資金來源廣泛,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并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8.PE投資機構多采取有限合伙制,這種企業組織形式有很好的投資管理效率,并避免了雙重征稅的弊端。
9.投資退出渠道多樣化,有IPO、售出(TRADE SALE)、兼并收購(M&A)、標的公司管理層回購等等。
詳細闡述
翻譯的中文有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資本投資、產業投資基金、股權私募融資、直接股權投資等形式,這些翻譯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私募股權投資的以下特點:
●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因流動性差被視為長期投資,所以投資者會要求高于公開市場的回報。
●沒有上市交易,因為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所以持幣待投的投資者和需要投資的企業必須依靠個人關系、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來尋找對方。
●資金來源廣泛,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收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投資回報方式主要有三種:公開發行上市、售出或購并、公司資本結構重組對引資企業來說,私募股權融資不僅有投資期長、增加資本金等好處,還可能給企業帶來管理、技術、市場和其他需要的專業技能。如果投資者是大型知名企業或著名金融機構,他們的名望和資源在企業未來上市時還有利于提高上市的股價、改善二級市場的表現。其次,相對于波動大、難以預測的公開市場而言,股權投資資本市場是更穩定的融資來源。第三,在引進私募股權投資的過程中,可以對競爭者保密,因為信息披露僅限于投資者而不必像上市那樣公之于眾,這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可以選擇金融投資者或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但企業應該了解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的特點和利弊,以及他們對投資對象的不同要求,并結合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是引資企業的相同或相關行業的企業。如果引資企業希望在降低財務風險的同時,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的支持,通常會選擇戰略投資者。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資信度和行業地位,同時可以獲得技術、產品、上下游業務或其他方面的互補,以提高公司的盈利和盈利增長能力。而且,企業未來有進一步的資金需求時,戰略投資者有能力進一步提供資金。
戰略投資者通常比金融投資者的投資期限更長,因為戰略投資者進行的任何股權投資必須符合其整體發展戰略,是出于對生產、成本、市場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而不僅僅著眼于短期的財務回報。例如,眾多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的產業投資是因為他們看中了中國的市場、研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成本。因此,戰略投資者對公司的控制和在董事會比例上的要求會更多,會較多的介入管理,這可能增加合作雙方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磨合的難度。
引資企業要注意的一個風險是戰略投資者可能成為潛在競爭者。如果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參股數家企業,又出于總部的整體考慮來安排產品和市場或自建獨資企業,就可能與引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或目標相左。此外,戰略投資者還可能在投資條款中設置公司出售時的“優先購買權”(即投資方有權按同等條件優先購買原股東擬轉讓的股權)和其他條款來保護其投資利益。因此,引資企業需要了解投資方的真實意圖,并運用談判技巧來爭取長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投資者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鹞幢夭皇切袠I專家,而且有些投資基金有行業傾向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對所投資企業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要求:
●對公司的控制權。
●投資回報的重要性(相對于市場份額等其他長期戰略的考慮)。
●退出的要求(時間長短、方式)。
多數金融投資者僅僅出資,除了在董事會層面上參與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外,一般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經營,也不太可能成為潛在的競爭者。一旦投資,金融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就很難控制,因此挑選出管理好、成長性高和擁有值得信賴的管理團隊的投資對象就十分關鍵。在中國,很多外國投資基金往往要求自己選派合資公司的財務總監,以保障自己對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的了解。
金融投資者關注投資的中期(通常3-5年)回報,以上市為主要退出機制。唯有如此,他們管理的資金才有流動性。所以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他們就會考查企業3至5年后的業績能否達到上市要求,其股權結構適合在哪個市場上市,而他們在金融方面的經驗和網絡也有利于公司未來的上市。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種類:
在中國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四種:一是專門的獨立投資基金,擁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機構下設的投資基金。這兩種基金具有信托性質,他們的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大學和機構、富有的個人、保險公司等。有趣的是,美國投資者偏好第一種獨立投資基金,認為他們的投資決策更獨立,而第二種基金可能受母公司的干擾;而歐洲投資者更喜歡第二種基金,認為這類基金因母公司的良好信譽和充足資本而更安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四是大型企業的投資基金,這種基金的投資服務于其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投資組合,資金來源于集團內部。
資金來源的不同會影響投資基金的結構和管理風格,這是因為不同的資金要求不同的投資目的和戰略,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也不同。